510刺激连连
骑兵,自然是不在乎半天走几十里这点路,仍然坚定拥护讨好童贯。老禁军是步兵,得靠两条腿遭罪走路,却在骑兵威慑下只能咬牙听话地快点走,结果一天走了八十多里.... 到了下一个州城。 在这,童贯又换兵。 此州驻军也多。能换下一千多老禁军。 随后,朝廷批准的圣旨也到了..... 高俅、石肤等对童贯的换兵,内心是反对的。 他们没冠军大将军的当局者迷,老贼,在京闲得整天忙活的就是琢磨事,看得明白,担忧了,都防着童贯就机把他们养了多年养好了的老禁军家奴给裁了变相削掉他们的军事势力。 他们本是打算借机把这些等同自家家奴的老禁军送上战场参加实战好好练练,经历了血战大战自然成了精兵,更堪用,更能增加他们的军事威势。童贯却换下去,这无疑坏了他们的计划。这让他们如何能乐意了....他们才不管童贯带兵难不难呢,又不是他们自己在承受那责任和折磨。 但,朝廷得了童贯和冠军大将军联合的上奏,顿时惊急坏了。 视为最可靠而格外优待拉拢着的老禁军居然是如此德性,在国家最危急最关键的时刻居然良心大大的坏了赶个路都叫苦连天不肯出力,竟然不堪用到如此地步? 从赵佶父子皇帝到宰相,到满朝满京的士大夫大臣文官,全都同意并催促童贯快换兵。在他们眼里,兵将,保政权和富贵的工具而已,工具不好用就换掉。用谁无关紧要,有能用的就行。 这股朝中势力太大。 这里面包括掌管着骑兵大权能拿捏勋贵将门性命的唐恪。 另外,山西大战的禁军虽然已经回京了,也更有战斗力了,却不是高俅等领导好操控的。 高俅与石肤等将门被朝廷局势和兵威所迫,自身也害怕老禁军战场太不堪导致大宋由此直接灭亡,自家的权势富贵也就随之没了,他们只得也表示同意童贯之策..... 就这样,在从河南到达山西的进军中,童贯是一路走一路换,把最烂最刺头的老禁军逐步换掉,等到了目的地赵州,总共换下近一万老禁军。这换得已经着实不少了。 毕竟,地方军是中央反复挑剩下的差军,能打的主要在京畿和边关,其次在田虎王庆地盘周围做围剿,二龙山周围也算吧,河南山西官府和要地驻军全算上也没多少顶用的兵可换上。 童贯为尽量让这只禁军可用,在练兵整顿上下了大工夫,一边进军一边整训,可即使他一路抓紧时间瞪眼竭尽了全力,并且有老辣的十节度使纷纷建议献策亲自抓...积极协助,等到了目的地,这只成分越发复杂的禁军步军的情况也没好多少,让童贯万万不敢乐观,甚至越发没底。 他清楚,换兵之策的作用主要在瓦解老禁军抱团对抗上,仅仅打破了拖沓不前,只是提高了进军速度。想依靠这只步军顶起大战任务,那是痴人说梦。 他哪敢指挥这样的军队打仗。 那等于是主动把老命交到这帮毫无责任感的老禁军狗东西手里送掉。 日夜焦虑,甚至惊恐万分,童贯搞军事这么多年还从来没陷入如此忧惧愁苦难为中。 一急眼,他又从由王禀统一指挥围剿田虎的各州府部队中大力抽兵继续换,不算刚调换来的李侃部辽州军,总共抽了两万人,这下解决大问题了。 可是,老禁军狗东西还有五万哪,仍然占据大军步军的主导,这只部队整体仍是烂军,在大战时必然仍然会是一战甚至还没正式接战呢就溃逃惨败,不会是其它结局。 童贯惊虑着急下又把辛兴宗统一指挥的山西南部及河南西北的西边军抽了一万人....这下总算把老禁军压缩到一半了,由抽来的新步军加两万听指挥的骑兵共同震慑压制剩下的四万老禁军,大军整体上才勉强有了可战条件。童贯总算多少松了口气,却也不敢懈怠,继续抓紧时间整训..... 童贯不抽调李侃部辽州军,是他心里很清楚,从河北东路抽来的边军肯定是不好的兵。 用脚丫子想也能知道,河北东路那文臣三边帅:张叔夜、宗泽、刘韐,只会在欧阳珣的调兵令下就势把本部不想要却平常又没法处理的那些兵专门踢出来派到西边来补充作战消耗。 谁也不会把自己的精锐好兵调给别人。 这是必然的。 张、宗、刘,三边帅士大夫即使气节再高尚再顾全大局也不会削弱自己成全别人。他们自己就得依赖堪用的兵打仗和保命。他们的守边抗辽压力也确实巨大,甚至是压力最大的。 至于李侃部还有大名府的精锐兵。童贯也没想着抽取。 不是童贯瞧不起梁中书。 就梁中书那样的所谓上马治军下马治民的文武全才,能治出什么好兵来? 童贯是老贼,对大宋官场数得上的文武官员全都比较了解。 朝廷觉得梁中书是难得全才,这么多年一直信任并重用着镇守北0京要害,就没想过更换。蔡京也觉得他这个女婿是个人物,足堪大用,镇守大名府阻挡辽军南下甚至能绰绰有余。童贯是军事内行,却很清楚,屁呀。梁中书就是个精明自大到轻狂的官僚文人军事废物,连文治都没本事搞出色了,没蔡京本事一半,你看看大名府的经济民生情况就可知,何况是根本外行的武治。 退一步说,就算大名府抽过来的兵确实是好兵,童贯也不能抽。 他必须给李侃留点可靠人手能依靠着压制统领起河北东路来的那些坏兵。 李侃可不是久在当地领军的王禀等人。对辽州来说,他是新人,没有王禀等将领治军和围剿田虎多年在当地积累出的威望,手下又全是新来的拼凑的兵,在这只军队中没有嫡系,没有根基.....若是再把好用的兵抽了,李侃根本就掌不住辽州。辽州的地理位置又决定了其重要性,无论是围剿阻止田虎东扩,还是阻击辽军攻太原或从真定府杀入山西内部,作用都不可或缺。 童贯不能任性自私玩废了辽州防守,否则不禁会害了李侃,毁掉围困田虎的布局,还会直接影响到再战南侵辽军大局的成败。坏了辽州就等于先放出了田虎,威胁到童贯自己。 童贯觉得自己顾全大局,在抽兵这事上做得很有分寸了,心中安稳不少。他自觉不错,心情好不少,在十节度使具体抓整训中总算多少能睡个安稳觉。王禀和辛兴宗却......哭了。 这二人在这近两年时间内过得着实不宜。 前年那一场突如其来的海盗大风暴把二人围剿田虎慢慢练出来的好兵一下子几乎全吹干净了,那些兵将都趁机跑去当海盗了.....幸亏同时田虎在风暴中顾头顾不得腚的损失更惨重更狼狈不堪,如何自保不死在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这种风暴中都心中毫无根底,仓皇放弃占领的几州地盘,紧急收缩兵力保老巢,日日夜夜胆战心惊观察着形势发展,只剩下满腔惊恐不解无奈等待命运的最终裁决,没有能力也没心思趁机攻打太原等地扩张势力。王禀、辛兴宗,这才有机会重新整备军力守住了城池基本盘......随后,朝廷的反应空前也极可能是绝后地迅速起来,迅速调来了新兵补充起这边的兵力,让二将不但能自守,还出兵轻松占回了田虎放弃的那几州..... 但,灾中二将手头剩下的兵本就不咋地,补充来的这些兵又全是各种坏蛋,全是各地官府于灾中自动仓促汇聚起来成就的所谓官兵在裁撤州府中调换过来的.....也就是王禀和辛兴宗都是带兵打仗多年练出来的将才,确实有治军才能,这才能把这样拼凑出来的各军用起来。 可就算是这样,在随后,田虎在风暴中没灭亡,搜光老底老实向海盗交纳了赎命金,被海盗放过了,终于挺过来了,缓过了劲就来精神了,仗着手下的铁杆老匪众多,而官兵正杂乱虚弱,又开始扩张地盘,却不向东扩了,不打辽州,只向北又夺回了半个汾州当缓冲区防范太原军,重点改向西、南,因为西边被海盗扫成了茫茫无人区,田虎夺了西南的晋州,就没有了后背之患,并且有了自如进退空间.....不行就卷民众往西退立足,西边无人区有的是现成的城池房舍田地能去轻松重新生活,由此可专心对东对北侵略宋国,田虎还夺了威胜南晋州东的隆德府、晋州西南的绛州、晋州东南隆德府南边的泽州,各部分地盘,并把立在老巢威胜的京都迁到了晋州,由此远离了周围宋军的威胁,还方便万一时从西边无人区能及时逃窜.....王禀、辛兴宗,当时南北合力夹击也没挡得住田虎的战略大调整。兵实在不行,杂混新军仓促整训,哪能打得过田虎的老兵。 田虎从此又站稳了脚根,开始积攒实力,野心更大,还玩起了仁政巩固和收买人心,妄图就国难风暴之灾进一步否定宋王朝是多么腐朽不得人心,连他们这种匪徒政权都不如。论利弊,海盗风暴极大削弱了宋政权根基,反而更有利于田虎王庆这样的反贼的生存与取代宋王朝机遇。 这意味着王禀等人的压力翻数倍的猛增,可以想像在那段时间里的日子会多苦。 辛兴宗也还罢了。 他在灾后,职责被大调整。朝廷要求他镇守新西边境。他的主要工作是统领各军镇守山西南部及河南西北部边境,防止敌人从这里轻松杀入河南威胁到京城,围剿田虎成了次要职责。 这么一搞,田虎形成的压力全压到了王禀身上。 朝廷这么搞也不是瞎搞,而是出于无奈。 国家虚弱动荡不堪,兵不靠谱,将才异常短缺..... 王禀也确实能耐,自身骁勇善战,又爱兵如子,治军打仗有方......抗金守太原闪耀宋史的人格魅力提前大暴发,不但守住了西北核心——太原,而且硬是指挥着各州部杂混坏蛋军挡住了田虎后来进一步扩张的疯狂企图,这个过程的艰辛不可言语诉说。 王禀不知道的是,他能挺得住这一关,也是吕梁山强盗暗中帮的忙。 每当出现顶不住的危机时,吕梁山强盗就会以各种手段搅动田虎地盘威胁其政权,逼得田虎不得不抽军回防,还搞不清情况,总以为是宋方搞得鬼。宋官员最擅长的不就这个?大恨..... 在此期间,王禀及各部也慢慢打练出了可靠精锐。 这些精锐是围困住田虎的信心来源。 有了欧阳珣发明的三光政策。王禀有信心以这些精兵为骨干,用三光政策在半年内就能把田虎部活活饿死困死瓦解掉。 就在他积极甚至亢奋地组织进兵时,结果可倒好,童贯一来就把这些兵几乎全抽干净了...... 没了这些熟悉可靠的精兵为支柱,别说压制住田虎军,能展开三光政策了,就是防止田虎报复反扑都成了问题。在没有整练出新的可靠兵力之前,各部只能优先守住城池不失..... 童贯抽兵,等于是亲自出手及时救下了反贼田虎。 宋王朝由此错过了迅速铲除田虎的最佳时机,从此对田虎再也奈何不得。 田虎这帮家伙察觉了情况后,可高兴坏了。 这简直是天兴晋国而要宋王朝灭亡。 自然,他们也没敢得瑟,免得朝廷准备对抗辽军的大军转向先收拾他们,只是老实守着自己的地盘闷声发大财,趁机抢时间组织春耕春种生产......若是误了农时,田虎部真得喝西北风了。 童贯对王禀的申诉是根本不当回事的,尽管王禀是胜捷军出身,可以算是属于童贯的亲信。 在童贯心里,抗辽才是大局,目前唯一的大事就是挡住辽军,其它的都得丢到一边。田虎?他算个什么东西,闹腾得再欢再大也只是癣鳞之疾。只要大宋政权这次不倒,朝廷一倒出空来,就算不能迅速铲除田虎,也能收拾得田虎只能缩在这点地盘上苟延残喘......于大局无足轻重。 这么认为也不能说童贯大错特错。 但,随后不久,童贯就闹出大笑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