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三家听讲
元启点点头,道:“一直没有明言,还请明兄见谅。” “不过,以明兄的机敏,想必早已猜到了。” 殷明意味深长的道:“不,我真没猜到。” 元启露出一丝尴尬之色,干咳了两声。 殷明问道:“你额头是怎么回事?” 前次见元启,殷明便见他鼻青脸肿,这次又是这般。 元启道:“这个……哎,对了,我听说你要在七日后,公开讲道?” 殷明见他岔过话题,也就没有追问。 殷明点点头。 元启道:“刚才,我听皇……刚才我听说,大哥秘密召见了魏春林。” “你可知他是何人?” 殷明道:“听说是太子心腹,君学的领导者。” 元启点点头,道:“此派之人,奉正统,重法度。” “现在皇兄是太子,他们必以皇兄之命为尊,可能有意搅闹经会。” “我还听说,魏春林离开东宫后,会见了民学的令狐先生。” “可以想见,七日之后,讲经之会,不会平静。” 殷明道:“看来,太子是对我很不放心,这是在逼我离开,逼文道离开啊!” 元启道:“不过,你也不用太在意。” “如果真出了问题,我……咳,我会面见父皇,请父皇下旨,立文道为朝廷认可之教。” 殷明微微一笑,没有直接拒绝元启的好意。 元启笑了,道:“当然,以你的才学,想必他们也翻不出什么风浪。” 殷明却留意到,元启的神色看似轻松,但是眉头始终舒展不开,显然是有些隐忧。 尤其是刚才他说起“父皇”,更是如此。 看来,天国老皇的病情,当真很严重。 元启虽然说要请老皇下旨,可那也是无可奈何的办法。 事实上,现在太子把持皇宫,元启想要见皇上一面,都很麻烦。 而皇上最近疾病缠身,也很少召见子女。 现如今,太子说是代理国政,但半个屁股,已经坐在了龙椅上。 殷明虽然不知其中详细,却也隐约知道一点内情。 当下,殷明岔过话题,与元启闲聊起来。 ~~~~~~~~~~~~~~~~~~~~~~~~~ 时间一日一日的过去。 天京城外,已经搭起了高台。 天京城,包括天京城周边的文人,都云集至此,等待殷明讲经。 文人们都很好奇,也很期待。 对殷明,他们也是闻名已久。 其中也有不少人,曾尝试修行文道,但是不得其法,始终寻不到门径。 若是用武者的境界来说,他们中的大部分,就等于是武徒一般。 但是,武徒虽然不入流,好歹也能强身健体。 文人若是不成文生,就一点手段没有,跟文弱书生没有两样。 大部分文人,都希望讲经之日快些到来。 一来看看殷明是否不负盛名,二来想知道文道是否真的那般神异。 唯有君学一派,却是冷眼旁观。 他们是坚定的保皇党,对殷明没有好感。 君学说是一个学派,其实就与一个政党一般。 而尚学和民学的文人,则处于观望状态。 尚学文人多出自官宦之家,有些矜持。 而民学的文人,则对文道的理念,有些疑惑之处, 终于,殷明定下的讲经之日到了。 这一日,天京城中万民空巷,都涌到城外,要围观殷明讲经。 讲坛之外,数百丈的的范围内,都挤满了人群。 大部分,都是看热闹的老百姓。 忽然,人群后方,响起一阵惊呼声。 一行人板着脸,迈着四平八稳的步子,走向高台。 有人认出了带头之人。 “快看啊,那不是君学领袖,太子詹事魏大人吗?” 四周的民众吃了一惊,都急忙让出道路,让这一行人先过。 这一行人,都是朝中之臣,官威浓重。 虽然文官天生比武官低一等,但是放在寻常百姓里,还是极有威严的。 另一边,人群中却又响起一阵欢呼声。 有人失声道:“呀,是民学的令狐先生。” 令狐察,也是一个传奇人物。 他不是天国人,是二十年前才到天京城的。 最开始,骄傲的天京文人,并不怎么待见他。 但是,他展现出的才华,却震惊了很多人。 最终,他加入民派,身体力行的为民众奔波。 虽然民派没有首领,但是近十年都是以他为主。 他在民间声望隆重,百姓都念诵其贤名。 那一边的百姓,都自主的站起身,分列在两旁,向令狐察一行人行礼。 魏春林和令狐察都已走到台前,分别找地方坐下。 魏春林看向令狐察,点了点头。 他是希望民学的人,先与殷明纠缠一番。 到时候他再出来一搅局,这场讲经会就算是废了。 魏春林心头,其实也有点打鼓。 他希望尽可能让民学的人,去承担来自殷明的压力。 天地良心,那殷明可是一尊力挫三圣,平定妖族的存在。 若是殷明说不过自己,恼羞成怒一巴掌把自己拍死,自己却该找谁说理? 这时候,后面又是一阵喧闹。 这一次,几乎所有百姓都站起来了。 是宰相尚门石,亲自带人到来。 百姓对令狐察和民学之人行礼,是出于内心的尊敬。 而宰相尚门石,不但德行受人尊敬,身后底蕴更是可怕。 蚕庄这种流传万年的名门世家,其底蕴是不输给一国的。 虽然君学和民学,都与尚学并称。 可魏春林和令狐察,却不敢在尚门石面前托大。 两人也都站起身,向尚门石行礼,目送尚门石上前。 尚门石径直上台。 无数百姓和文人的视线,追随他的身影,都露出尊崇之色。 他轻轻一抬手,四周登时寂静下来,所有人都安静的看向他。 尚门石道:“众位,文道鼻祖,殷明夫子,日前来到我天京城。” “今日,特请到殷明夫子,讲经明义,传授文道。” “在我天国,留下文道之火种。” “在座诸位,望静心聆听,共襄盛典。” 台下的众多文人,有的露出期待之色,也有的露出一丝迟疑。 对殷明,他们是久仰大名。 殷明所作的经文,他们中不少人也拜读过。 但是,即便是普及版的经文,对于没有基础的文人,还是有些深奥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