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脑中风
当张帆看到这么多人都过来看他的时候,他整个人都惊讶了。 自己什么时候在同仁堂有这么高的名气了? “张医生,你真的来了,我听老姜说,你昨天上午在中医院,给他帮了不少忙。” 周贺国见到张帆之后,笑呵呵的迎了上来。 “我能帮什么忙,主要是医馆还没开起来,跟在姜老身后学习学习。” 张帆难得的谦虚。 “想学习容易啊,我们同仁堂随时都欢迎你过来坐诊。” 周贺国在同仁堂的地位很高,只要他一句话,同仁堂里肯定有张帆的一间诊室。 “有时间一定多来。” 说着,张帆已经跟姜良铎一起走进了他的诊室当中。 姜良铎两周才在同仁堂坐诊半天,但是他的这间诊室一直都专门为他留着。 很多挂了号的患者,全部都在外面等待着。 见到姜良铎医生终于来了,一个个也变得兴奋了起来。 “怎么回事,这么多医生?” 很多患者发现,同时走进诊室的,不仅姜良铎,还有最起码七八个穿着白色大褂的医生。 “这不是周贺国医生吗?我挂号的时候看到他今天下午没有坐诊啊?” 有人认出了周贺国,同时也知道他今天下午不用坐诊。 “难道今天有什么特殊的会诊?” 患者以及家属们都很奇怪,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诊室中,姜良铎坐在问诊桌前的主位,张帆则是另外搬了凳子坐在旁边。 周贺国带着的其他医生,站在后面。 画面要多奇怪就有多奇怪。 很快,姜良铎准备完之后,就有一名患者走了进来。 患者以及家属看到诊室里面这么大的排场,一时间有点没反应过来。 小心走到问诊桌前,又看了看站在后面如同实习生一样的众医生,家属才扶着患者坐了下来。 “医生,我父亲得了脑溢血,西医那边说让我父亲做开颅手术,要不然就只能慢慢调理恢复,但是能不能恢复全看个人运气。 我听说中医在调理方面比较有名,就想着带他过来看看。” 眼前的这位病人,看起来有六十多岁,坐在那里也不说话,痴痴傻傻的感觉。 “病人的症状属于出血性脑中风,我可以开汤药给他调理,配合上做一些运动,慢慢的恢复吧。” 对于脑中风的病人,姜良铎都是直接开汤药调理。 “医生,我父亲还有可能恢复正常吗?他现在谁也不认识,吃喝拉撒都不知道。” 病人家属年龄不大,对于父亲的病情非常担心。 如果父亲没办法恢复,那他们家就得分人来照顾他,这对他们家庭来说,是个非常大的打击。 “脑中风的恢复可能性是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减小的,我看你父亲不过六十五岁,多做一些恢复训练,恢复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姜良铎不能把话说这么满。 不过这时候,张帆在旁边小声提醒了一下。 “张医生有什么话直说就行,不用顾及我。” “你父亲能恢复的概率在九成以上。”张帆这时候忽然开口。 病人家属朝他看了过去。 后面周贺国等人也往他那边看了过去。 大家都知道,中风这种病,最终能不能恢复一半看体质加锻炼,一半要看运气。 谁也不敢随便说九层的概率就能恢复。 “姜医生,他说的是真的?” 病人家属兴奋的看着张帆,虽然他看起来年轻,但是怎么说也是医生。 “张医生,请赐教。” 姜良铎对张帆能开口,那是特别的高兴。 他不怕在病人面前丢面子,怕就怕张帆从头到尾就坐在那里不说话。 “赐教不敢当,共同探讨一下。 我们都知道,中风说白了就是脑出血神经压迫。 如果做开颅手术,我有九成五的把握可以让患者完全恢复,不过开颅手术的代价有点大。 血块压迫神经,想要调理恢复,需要找到神经压迫位置。 患者不认识人,智力下降,说明大脑皮层左半部神经遭到了压迫。 如果使用针灸之法,也同样可以加快大脑皮层代谢,同时提高压迫神经活性,不过针灸代价也大。 百会穴、卤门穴、玉枕穴相组合,反复按摩,同样可以刺激大脑皮层神经。 然后让患者多走动,少吃油腻食物,才六十五岁,最多一个月,就能恢复一定记忆。” 张帆走到跟前,非常熟练的在患者头部找到了这三处穴位,然后用手同时按住,往一个方向按摩。 然后再往另一个方向按摩。 “这样真的可以?” 病人家属变得很激动,因为刚刚张帆说的话,有理有据,而且有表现的非常自信。 “当然可以。” 其实张帆让他按摩的这三个穴位,有一个是很不常见的,三处穴位搭配起来,如果是针灸,可以快速调动大脑皮层记忆部分的神经,使之变得活跃。 经过他的改良,这一组穴位,也能变成按摩的穴位组合。 “张医生,这玉枕穴是什么穴位?” 周贺国站在后面一直看着,按摩的方法他们也会给病人开。 不过效果并不明显。 张帆给出的这三个穴位,有一个是他一点都不了解的。 “玉枕穴就在这个部位,这位穴位处在足少阳胆经之上,单个穴位作用并不明显,搭配其他穴位,可以调节大脑皮层神经活性。” 对于这些知识,张帆不会藏着掖着,系统是怎么教他的,他就怎么说出来。 经脉穴位知识,就算他们全部都掌握了也没用。 对于张帆来说,最主要的还是升级时知识融合的过程,知识融合,就能与是把知识变成了他的经验。 “按照张医生说的做,另外这服汤药也可以喝,同样可以起到调理的作用。” 姜良铎自然是相信张帆的。 “张医生,这玉枕穴我们怎么没有听说过,你在哪里看到这个学位的啊?” 又有医生提出了问题。 “在书上看到的,具体哪本我也想不起来了,看的书比较杂。” 张帆当然是说不出来从哪本书看到的。 见张帆不愿多说,其他人自然也不会问到底。 “张医生在这里坐诊?我是来找张医生的。” 很快,又一位病人走了进来,这位病人竟然直接点名要找张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