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隔阂
寿宁公主倒抽一口凉气,猛地抓住二皇子的衣袖:“二哥,这话岂能乱说!” “不管如何,小六是你我一母同胞的亲弟弟,远比大哥四弟五弟亲近。你是母后的嫡长子,母后再疼爱小六,也越不过你去。” “你不能因此和小六生出隔阂啊!” 一众兄弟姐妹中,二皇子和寿宁公主自然最亲近。而且,寿宁公主是女子,天生与储君之位无缘,二皇子对寿宁公主从无戒心隔阂。 往日,二皇子对乖巧听话的六皇子也还算满意。 可这稀薄的兄弟之情,太过脆弱,不堪一击。 二皇子冷笑连连:“我曾写信给小六,让他在父皇面前代我一尽孝心。可没过几日,父皇就传口谕,叱责于我。你想一想,如果不是小六心生怨怼,在父皇面前进献谗言挑唆,父皇如何会这般对我?” “一母同胞的兄弟又如何!只要能博得父皇欢心,日后争储,谁能争得过他!” 寿宁公主面色也变了:“二哥……你的意思是,小六竟有争储之心?” “都是父皇的儿子,他也同样是母后嫡出的皇子,有争储之心,有何稀奇!” 二皇子冷冷说道:“往日他年少,装着温顺听话,蒙蔽你我罢了。这一年多来,他已渐渐露了锋芒,对你我哪还有往日的亲近。” 寿宁公主闻言,心里翻涌不息。 是啊!这个小六,如今和他们是越来越生疏了。秋猎时,还为了一个程锦容,就和她这个嫡亲的长姐闹翻了脸。 这半年多来,姐弟两个心里都有疙瘩,便是见面说话,也颇为别扭。哪里还有往日的亲近。 二皇子的声音在寿宁公主耳畔响起:“背地里煽风点火之人,除了郑皇贵妃和大皇子,或许还有别人。” “此事已经闹腾成这样,根本遮掩不住,说不定早已传到父皇耳中了。我倒要看看,母后和小六会作何反应!” “他们肯替我分说求情,也就罢了。否则……哼!” 最后这一声哼,听得寿宁公主心里一颤。 寿宁公主用力咬了咬嘴唇,很快下定决心:“二哥,不管到了什么时候,我都站在你这一边。” 二皇子看着寿宁公主的目光,顿时柔和了几分:“好。”顿了顿,又问道:“思兰表哥是不是每日都来陪你?” 这话音,转得也太快了。 寿宁公主面颊微红:“也不是每日都来,偶尔也会隔上一两日。” 这话说得,实在有些心虚。 宣和帝裴皇后皆不在宫中,郑皇贵妃又有意纵容不管,这两个月来,寿宁公主过得十分惬意自在。元思兰便是整日待在长乐宫里,也没人过问。 二皇子心中有数,瞥了满面娇羞的寿宁公主一眼:“行了,在我面前还遮遮掩掩做什么。你既这般喜欢他,不如早些成亲,住在自己的公主府里。” 寿宁公主的公主府,已经建好了,离二皇子府邸颇近。 元思兰身份特殊,足智多谋,若能引为己用,一定是一大助力。不过,元思兰身在宫中,二皇子住在二皇子府,来往多有不便。 要是元思兰早些和寿宁公主成亲,住进公主府,他们私下来往就便利多了。 寿宁公主沉浸在少女的爱河中,恨不得和心上人朝夕相守。闻言顿时心动,咬了咬嘴唇道:“不是我不想成亲。母后当日和父皇说过,要多留我两年……” 二皇子又瞥了寿宁公主一眼,若有所指地说道:“你想嫁,总能想出办法来。” 寿宁公主:“……” 寿宁公主俏脸腾地红了,娇羞地用力捶了二皇子一记。 二皇子翻了个白眼,没再说下去。 …… 二皇子身陷流言,卫国公府和永安侯府自不能袖手旁观。 卫国公世子夫人亲自去二皇子府探望二皇子妃,在人前为二皇子洗清恶名:“二皇子妃怀孕时日尚短,胎相不太稳定,所以卧榻静养。也不知是哪些小人,在背后胡乱嚼舌,说什么二皇子殿下伤了二皇子妃,真是无稽之谈。” 卫国公府摆出如此态度,不管众人信不信,口中都得附和几句:“说的是。二皇子殿下和二皇子妃成亲几个月,一直恩爱有加。这等谣言,一听便是胡乱捏造出来的,实在不可信。” “二皇子妃一心养胎,不能露面,这才令人生了误会。” “安胎要紧,总不能为了这些捕风捉影之谈强撑着露面。” 永安侯夫人是二皇子的亲舅母,也去了二皇子府探望。然后,在人前说起二皇子妃时,满口夸赞之词。 永安侯则私下对二皇子进言:“……流言看似无形,最是伤人。殿下何不趁此机会,亲自写信给皇上,说明原委。也免得皇上对殿下心生误会。” 二皇子对永安侯这个舅舅,一直十分信任,闻言叹了口气。也未隐瞒,将事情的原委一一道来:“……父皇近来对我颇为不满。我若写信前去分说,只怕父皇心中愈发不喜。” 永安侯心里一沉。 二皇子对裴皇后六皇子的怨怼不满,轻飘飘的几句带过。听在他的耳中,却如石破天惊,心中骤然蒙上了浓厚的阴影。 裴皇后要做什么? 裴皇后有没有将秘密告诉六皇子? 六皇子如此得宣和帝欢心,生出争储之心,也不稀奇。若真的如此,六皇子就是二皇子脚下最大的绊脚石,犹胜大皇子…… 永安侯心念电转,面上半分不露,低声说道:“殿下无需多虑。父亲训斥儿子几句,天经地义,殿下何必放在心上。殿下如今被人算计,身陷流言,这等委屈,一定要让皇上知道。” “还有,二皇子妃有了身孕,即将为天家开枝散叶,也是一桩大喜事。偏偏有人借着二皇子妃安胎之事,兴风作浪。皇上知道此事,定会龙颜震怒。” 简单来说,要有技巧地诉苦告状。 永安侯善于揣摩圣意,低声仔细指点。 二皇子打起精神,一边听一边点头。当日,就写了一封信,令人送去皇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