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后续(二)
顾淑妃的心跳骤然快了一拍。 裴皇后凤体虚弱,白日要伴驾,无暇也无力掌管后宫诸事。要找一个帮手,理所当然。想来,只要裴皇后流露出这份意思,后宫中所有嫔妃都会高高兴兴地接下这份差事。 可裴皇后目中流露出的暗示,口中说出的“可愿助本宫一臂之力”,分明蕴含着更深的含意…… 她要应下吗? 要彻底向裴皇后投诚,为裴皇后所驱使吗? 顾淑妃心绪纷乱,一时难以决定,口中很自然地自谦推辞:“娘娘厚爱,臣妾本不该推辞。可臣妾从无掌管宫务的经验,贤妃比臣妾年长两岁,又曾协助郑皇贵妃管过宫务,娘娘何不……” 裴皇后扯了扯嘴角,淡淡打断顾淑妃:“五皇子明年就要大婚,贤妃忙着操持五皇子的喜事,本宫不欲强人所难。” 顾淑妃平日不喜说话,心思却十分敞亮清明。裴皇后不是“不欲强人所难”,而是不愿令育有五皇子的魏贤妃插手宫务罢了。 不仅是魏贤妃,七皇子八皇子的生母也是一样。 有郑皇贵妃先例在前,裴皇后根本不会容育有皇子的妃嫔代掌宫务。 她膝下只有康宁公主,在一众宫妃中也算老资历了,和储位又无野心瓜葛。怪不得裴皇后挑中了她…… “康宁已经及笄了,接下来便该挑一个好驸马,早日建府。”裴皇后似随口闲聊:“等过些时日,本宫便和皇上说一说此事。” 短短两句话,立刻打消了顾淑妃心里所有的犹豫权衡。 顾淑妃立刻起身,恭声应道:“承蒙娘娘抬爱,臣妾斗胆厚颜应下此事。臣妾若有行事不周全之处,还请娘娘多多指点。” 谁都有在意的人和事。顾淑妃再隐忍小心,也不想委屈自己的女儿。 这不就肯为她所用了? 裴皇后微微一笑:“宫中琐事繁多,无需一件件一桩桩过问。每日召管事的宫女和内侍总管来问上一问,先慢慢管着。你出身名门,自少便有才名,这些事,学一学就会了。” 顾淑妃感激不已,愈发恭敬:“娘娘这般夸赞,真令臣妾受宠若惊。请娘娘放心,臣妾定当用心做事,不负娘娘厚望。” 裴皇后笑着嗯了一声,张口唤了珞瑜过来:“传本宫口谕,从今日起,由顾淑妃代本宫打理宫务。每日就在椒房殿内理事。现在就召所有管事女官和内侍总管前来,本宫要交代他们一番,也让顾淑妃见一见他们。” …… 半个时辰后。 去钟粹宫晃了一圈,狠狠奚落嘲讽郑婕妤一通出足了心头闷气的魏贤妃,到了椒房殿里,才知顾淑妃被裴皇后点中代掌宫务。 魏贤妃心里那团窝火,就别提了。 被郑皇贵妃压了那么多年,今日终于扬眉吐气。她心里也美滋滋地盘算过,裴皇后独力难撑,总得找人做帮手,宫中再无人比她更有资格了…… 谁曾想,转眼她就被打了脸! 魏贤妃压着心里的不甘怒火,硬是挤出笑容,对裴皇后笑道:“淑妃妹妹贤良温柔,聪慧过人,又最是宽和大度。有她代掌宫务,娘娘尽可放心了。” 裴皇后欣赏着魏贤妃口是心非的嘴脸,慢悠悠地笑道:“贤妃言之有理,本宫也是这么想的。” 魏贤妃:“……” 魏贤妃只得继续陪笑:“娘娘慧眼如炬,臣妾实在佩服。” 顾淑妃抽了抽嘴角,默默移开目光。 她和魏贤妃的“友情”,看来是要彻底到此为止了。 事实上,后宫中从没有真正的友情。魏贤妃平日肯和她来往,无非是因为她生了康宁公主,从哪一方面来看都不是魏贤妃的“对手”。 现在,她被裴皇后收为己用,代掌宫务,魏贤妃心中不知如何嫉恨恼怒。 “启禀皇后娘娘,”珞瑜迈步而入,轻声禀报:“宫中各处管事和内侍总管应召而来,都在殿外候着,现在是不是宣他们进殿?” 裴皇后略一点头。 顾淑妃安坐不动,魏贤妃其实也不想走,却又不得不起身告退:“娘娘有要事,臣妾不敢扰了娘娘,这便告退。” 裴皇后张口应允。 魏贤妃转身之际,狠狠盯了顾淑妃一眼。 顾淑妃的嘴角溢出一丝无奈的苦笑。 …… 保和殿。 今日是小朝会,有资格参加小朝会的,皆是朝中重臣。往日大皇子和二皇子也会前来。今日,宣和帝忽地下旨,免了大皇子二皇子的小朝会。 大皇子二皇子什么心情,就不一一细述了。 至于一众重臣,颇有默契地保持沉默。 天家父子之间的关系,一直十分微妙。宣和帝心情好的时候,晚上看奏折也要宣大皇子伴驾。现在不知是为何事动怒,大皇子二皇子一律都被削了脸面,一同灰头土脸。 身为臣子,对天子忠心便可。至于一众皇子,谁得圣心,谁会被册立为储君,看宣和帝这副架势,且还早着哪! 这等时候,最忌讳从中掺和,遭来天子忌讳。还是三缄其口为妙。 唯有永安侯,仗着自己是宣和帝大舅兄兼宠臣多嘴了几句:“如今战事紧急,政务繁多。两位皇子殿下,在朝中听政已久。皇上何不召他们前来,提不出什么建议,多听一听也有益处。” 宣和帝冷冷瞥了永安侯一眼,声音里透着森森寒意:“朕不让他们来,自有朕的道理。怎么,永安侯是不是觉得朕对儿子太过严苛,要教朕怎么管教儿子?” 保和殿里一片沉寂。 碰了一鼻子灰的永安侯,顾不得羞愤惭愧,立刻跪下请罪:“微臣多嘴,请皇上恕罪!” 宣和帝不言不动,就这么冷冷地看着永安侯。 属于天子的威压,如巨石临顶。一旦落下,便是粉身碎骨。 永安侯后背出了一身冷汗,一颗心直直往下沉。 昨晚宫中发生的事,二皇子已经暗中送了信给他。他一心为二皇子筹谋打算,所以才会张口试探。 这一试探,立刻便试出了宣和帝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