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历史、演义与真相
李玉兰皱了皱眉,站起身,掰开了曹龙轩的手。 曹龙轩对这种事毫不在意,仍是直直地盯着魏宝珠,虽语声低沉,却带有一种不可抗拒的意味: “刚才你所说之时,我还以为你祖上有过传说,却不一定在你祖上的墓里。现在细一思量,有所怀疑,那么,你可否告知我等,你祖上的墓里是否有这‘召唤天轮’?” 魏宝珠又生出警觉,身子已经退到了床榻边,无法再向后退了。 “你们,抢夺宝藏,也是为了宝藏来的吗?” 她惊恐地叫出声来。 可能她们兄妹平时并不以汉语为日常用语,所以说起来有些生涩、凌乱,而且一旦慌乱时,就更有些语序错乱。 白云飞一看这种情形不对,便用力一把把曹龙轩拉到身后。 然后对着魏宝珠说道:“你又误会了,你刚才是因他是曹操的后人,才决定告诉我们实情的,看来你并不反感他是曹操后人。” 随即他返回身向曹龙轩挤了一下眼睛,曹龙轩会意,便不再激动地逼问魏宝珠,而是退到一个破旧的木凳子上坐下来。 看到曹龙轩坐得远了些,魏宝珠稍显心安,却仍是不停地盯着曹龙轩,生怕他再做出什么吓人举动。 李玉兰温柔地抱住了她,轻轻地拍着她的后背,这让她有了一些安全感。 为了缓解气氛,白云飞故意朗声笑了笑: “哈哈,小妹妹莫要怕,莫要怕,他这个人呀,别看面相长得凶,其实大好人一个。” 然后转身一指曹龙轩:“他这人呀,小时候吃苦瓜吃多了,所以总苦着一张脸,这是‘单一饮食综合症’。来,给小妹妹笑一个。” 说完,向曹龙轩使劲眨了几下眼睛。 要说这“地八仙”探险队里,任何一个人想要左右曹龙轩,那都是不可能的,唯有一个人例外,那也就是白云飞了。 可能白云飞不知道,曹龙轩一直有个想法,想像美国电影《电锯惊魂》里那样,从容地用锯锯开白云飞的脑壳,然后看看他的脑子,到底和别人的构造有什么不同。 如果曹龙轩把这个想法说出来,肯定要惊得白云飞一身冷汗,甚至晚上睡觉惊得尿了床都说不定。 但想法归想法,曹龙轩是真心实意地佩服白云飞的机智,赞叹他思维的缜密,才思的敏捷,灵感的复杂多变。 所以,当白云飞像逗小孩一般要他给魏宝珠笑一个时,这闻名江浙的曹大老板,居然没有一丝不快,而是很配合地向魏宝珠笑了一下。 虽然这一笑一看就非常勉强和僵硬,在众人看来都觉得不可思议和滑稽,但却好象真起到了缓解魏宝珠紧张的作用。 女孩在李玉兰温柔的怀抱中,神情慢慢放松下来,放缓了呼吸 后,便开始了她的讲述。 在神秘女孩魏宝珠向大家讲述她祖上墓葬之事前,她问了大家一个问题: “你们,怎么评价,诸葛亮,曹操,这两个人?” “这有什么可评价的?这不是早就有千古定论了吗?”韩德邦有些不解地答道。 “什么?千古...论?” 毕竟沟通存在一些障碍,不是在汉语言环境下长大的女孩魏宝珠,对一些汉语内容存在疑问。 “啊,这个嘛,我就代替大家回答了,大家应该是观点一致的。” 韩德邦总算抓住了表现的机会,定然不会错过。 “这诸葛亮,自古以来被世人称为智慧的化身,古今第一智者,是历代褒奖的古代贤人;而这曹操嘛...” 他邪眼看了一下曹龙轩,见曹龙轩平淡地看了一眼自己,并未对他将要发表的言论有何担心的紧张。 便一咬牙,有些激昂地说道:“这曹操,无论是戏曲,还是典籍,都说他是一代奸雄,阴险、狡诈,应该算是反面人物。” 说完他又看了一眼曹龙轩,见这曹大老板仍是表情平淡,便长舒了一口气。 但是大家谁也没有想到,从未在国内生活过的古汉人后代,神秘女孩魏宝珠居然立即反驳了韩德邦的观点: “错!” 只听她不容置疑地说道: “曹操是一代明主,虽然后世,多有骂名,但那都是杜...杜撰出来的。” 然后她又说道:“诸葛亮,虽然不能说他,是十恶不赦的人啦,但也不能以别人对他的美化来认啦,他就是被神化啦嘛。” 然后,就听她有些气愤地说道: “世上,只有人,哪里又有神?!” 众人还没明白她为何要评论这两个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她便开始了她的讲述。 而随着她的讲述,惊得众人眼珠子瞪得浑圆,就差没从眼眶中掉出来摔到地上。 话说诸葛亮是蜀汉一代贤相,更是刘备托孤老臣,刘禅依赖的柱石,对他的评价,只能用“智慧超群、千古智者”来形容。 可以说,诸葛亮为了蜀汉,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有匡扶汉室的忠心。 千百年来,后世之人一直把诸葛亮奉为神明,但在他临死之前设计杀魏延一事上,一直存在着褒贬不一的争论。 这争论,也成了动摇诸葛亮在历史神坛上地位的一种风向。 当然,杀魏延,典籍或演义里给出的定论是魏延谋反。 但随着近代历史学家研究、考证,其实,魏延根本没有反意。 而且关于魏延的个人形象问题,也完全不是小说《三国演义》中描绘的那样,是一个“脑后长有反骨”的人物。 所以魏延谋反,这是小说创伤所形成的蜀汉最 大冤案。 魏延在当时蜀汉的身份地位很高,在诸葛亮执掌政权时期,已经是蜀汉军界第一人。 其时已官居征西大将军,再加上勇武不凡,尤其受到刘备宠信。 可以说除了诸葛亮,基本上就没有人能够驾驭得了他。 也正因为如此,才埋下魏延悲惨的伏笔。 诸葛亮在世时,还要倚重魏延的勇武,对抗曹魏,故而对其非常信赖有加。 但是自己死了,谁来驾驭魏延呢? 聪明的诸葛亮自然就想到了这一点,再说诸葛亮生前就已经指定好了接班人,那就是蒋琬。 “亮平生密指,以仪性狷狭,意在蒋琬”。 这里就涉及到另外一个人物,叫杨仪。 这杨仪同样是诸葛亮北伐期间倚重的大臣,与魏延,一文一武。 最重要的杨仪和魏延完全的是水火不容。 “唯杨仪不假魏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于是乎,诸葛亮想到一个计策。 《三国志》记载:临终前,诸葛亮召开了一个机密的榻前会议,参与会议的有杨仪、姜维、费祎等人。 诸葛亮遗命:他死之后,不得继续北伐,全部撤回蜀国。 撤离之时,让魏延断后,姜维次之。 并且说:“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意即假如魏延不服从命令,你们不要管他,管好自己的军队即可。 这个榻前会议唯独少了当时军衔最高的魏延,这是为什么呢? 诸葛亮撤军的计划,魏延不知道,甚至根本就没有考虑魏延的想法。 这不正是诸葛亮巧设的伏笔吗? 魏延是积极的抗曹分子,又怎么能轻易撤军? 当杨仪派费祎去问魏延,是不是一起南下,魏延说: “丞相死了,还有我呢,应该继续打下去,凭什么一个人就要废了蜀汉大业?!而且我魏延是什么人,凭什么给你杨仪断后?!” 本来魏延和杨仪就水火不容,于是在这个时候,终于爆发了。 杨仪觉得是个杀魏延借口,魏延也觉得是一个铲除杨仪的机会,两者互相争权。 结果魏延在蒋琬、王平、杨仪、马岱的联合下败了下来,以谋反罪被杀。 而这些人都是诸葛亮的心腹啊! 魏延是蜀汉中流砥柱的名将,诸葛亮为何临死之前就要设计干掉他呢? 难道真是因为他反叛吗?当然不是。 历史学家的见地认为魏延谋反实乃蜀汉的一次内讧,而且是由诸葛亮主导的。 诸葛亮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有几点担忧: 第一:魏延无人驾驭得了。 诸葛亮病逝后,中央由蒋琬为首的荆州系,哪个是魏延的对手,一旦魏延掌权,基本上可以预想到后果的发生。 第二:魏延的军 事路线。 魏延从坐镇汉中开始,就有着自己的北伐军事方针。 诸葛亮死后,料定他不会放弃北伐,他一定还要坚持打下去,而且是非常冒险的打法,这与一生谨慎的诸葛亮不一致。 为了保护蜀汉,蜀汉的军队不能由魏延这个冒险分子来折腾,所以只能忍痛割爱,舍弃魏延。 诸葛亮利用断后这个小伎俩,让魏延和杨仪起冲突,干掉魏延。 而杨仪最后的下场是“(杨)仪自杀,其妻子还蜀”。 最后的得益者是诸葛亮的继承人蒋琬,看似坐镇后方,不动声色,其实暗中关心着前线格局的一举一动。 诸葛亮设计除了魏延后,以为自此蜀汉便高枕无忧,却未曾想到,有一人,一直以来,始终隐没在魏延背后,虽默默无闻,却具有通天彻地之能。 此人便是魏延的同族兄弟魏灭亮。 原本此人并非叫“魏灭亮”,而是名曰魏廷,军帐中一直是魏延的副将。 此人看似在战场上籍籍无名,实则有大才之人! 诸葛亮那些光耀历史的神话传说一般的故事,其实有很多都是因为有他推波助澜的助力而成。 例如史上久负盛名的“七擒孟获”、“木牛流马”等传说,其实都有他不可磨灭的功劳在里边。 甚至,远在三国时期之前很久,久远到炎帝大败蚩尤那时候,都有魏灭亮家族的力量在发挥作用。 随着魏灭亮的后代魏宝珠轻声的叙述,一些历史上充满了神秘色彩的迷雾和面纱,被逐一揭开,历史真相得以还原。 在魏延死后,悲痛欲绝的副将魏廷,心灰意冷,再也无心为蜀汉效力。 且痛恨诸葛亮使计谋残害了大哥魏延,便带着手下亲族和外姓亲信,脱离蜀军阵营,自立门户。 本来这魏廷想投靠曹操,给这“卸磨杀驴”的蜀军迎头一击,一报大哥被谋害之仇,以解尽头之恨。 但这魏廷深知,大哥魏延生前最是主张抗曹,是对抗曹魏的坚定拥护者。 若自己在他死后却叛逃了曹操,让大哥在九泉下岂能瞑目? 曹操投靠不得,又断不肯在蜀汉多呆一天,从此已经与蜀汉,特别是诸葛亮这一派系誓成水火,那该如何去处? 心有奇志,腹有良谋,且身怀神奇驭兽异能的魏廷,决定自立门户,开创大业。 待大业有成,它日定当携众军而来,踏平蜀汉大军,特别是诸葛亮这一派系,以报血海深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