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帝经玉璧
“不,不会吧?这就进去了?” “刚才发生了什么吗?为什么两位太上长老不拦下他们?” “难不成是两位太上长老故意要放他们过去不成?” ...... 后崖外山峦之间,无数的疑问浮现在众人的脑海中。 他们相隔甚远,根本无法感受到天屏的存在。 只能看到四名弟子在石屋前稍作停顿,便直接抬着藤轿走进了后崖深处。 断崖上,柳无穷以及一众长老望着后崖深处的方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寻常弟子看不出两位太上长老的手段,他们怎么可能看不出。 让他们感到不解的是,敖北用了什么样的手段破开了天屏? 断崖上的众人一时间都陷入了沉寂。 良久之后,柳无穷缓缓转过身来,看向了众多长老中的一位。 “燕长老,敖北已过天屏,现在你不会再反对了吧?” 被称作燕长老的人,正是真武圣宗大长老,燕狂。 燕狂身着金色长袍,魁梧的身躯使长袍隆起,气势如狂风,威仪非凡。 于众多长老中而立,显得倒比柳无穷更像是真武圣宗的宗主。 燕狂的声音极具磁性,听不出喜悦,道:“即便此子已过天屏,我依旧反对!” “他的确是替真武圣宗找回了一枚钦天令不假,可他终究不是真武圣宗的弟子。” “规矩一旦破了,要是再想让人遵守,那就难了。” 说完,燕狂金袖拂扬,转身而去,渡步之间消失在了众人的眼前。 剩下的几位长老感觉到了气氛的凝重,一时间面面相觑,也不知道是该留下,还是离去。 柳无穷对燕狂没有任何挽留,对各峰长老也没有任何解释。 眼下,柳无穷更没有时间将心思放在这宗门内斗之上。 拿回黄泉圣宗手中的那枚钦天令,才是最重要的事。 只要能集齐七枚钦天令,打开钦天宝鉴,那么一切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后崖深处。 湛清的古潭倒映着天间的白云,如同一面明亮的镜子。 将所有的美丽都置于眼前,可以让人触手可及。 古潭的尽头,是一面巨大的玉璧,刀斧横切,光华耀眼。 这便是真武圣宗后崖的帝经玉璧。 面对帝经玉璧所散发出的刺眼光华,四名抬轿弟子连眼睛都无法睁开。 若是强行睁眼,便会有刺痛传来,使双眼如烈火灼烧。 最后这四名弟子只能将头低下,将目光移向古潭中的玉璧倒影。 从倒影中看清帝经玉璧上的内容。 这样的场景,凡是真武圣宗的弟子都曾遇到过。 历代宗主,长老,也无不是用这种方式来感悟真武帝经。 而根据真武圣宗内的文献所记载。 在真武圣宗的历史上,也只有一人,曾真正的看清过帝经玉璧上的内容。 这个人便是真武圣宗的第二代宗主,也是真武大帝唯一的弟子。 名叫:云飞扬。 传说他曾在帝经玉璧之前足足停留了半个时辰,将真武帝经上的所有内容都感悟于心。 但也是在那时,云飞扬却突然暴毙在了帝经玉璧之前。 临死之前,他的双眼还一直流连于帝经玉璧之上。 也是从那之后,真武圣宗才有了入后崖不得超过半个时辰的规矩。 当敖北将目光看向帝经玉璧时,相同的刺痛感朝着他的双目袭来。 这种刺疼感极其强烈,似乎只要敖北敢与之抵抗,它便能将敖北整个人都撕裂。 感受着目中的刺疼,敖北喃喃轻语。 “大帝亲手留下的法则,历经数万载还有如此力量。” “难怪真武圣宗内没有人能够真正参悟真武帝经。” “既要留下,又要防人窥探,是迂腐?还是别有用心?” 伴随着嘴角边的一抹轻笑,敖北的口中发出了古老而神秘的声音。 “灵魂,湮灭!” 声音落下,刺疼感瞬间消失。 再看向帝经玉璧时,在敖北眼中,那刺眼的光华已经全部散去。 灵魂十二重包含万象,更览尽天地十二支法则。 任何的法则力量在敖北的面前,都是无用的。 真武圣宗的四名抬轿弟子此刻早已经专注在了真武帝经的领悟当中,根本没有注意到藤轿上的敖北。 他们并没有发现,敖北能够将目光自如的落于帝经玉璧之间。 在帝经玉璧的开头,刻印着十六个古朴小字,这十六个小字是古潭倒影中未曾显现的。 畏我真武,天降福泽; 敬我真武,永生不古! 而在这十六个小字之后,便刻印着完整的真武帝经。 通篇内容不过千字,却大繁至简,包含了法则至理于其中。 而每一个字中,又都充斥着勃勃生机,仿佛每一个字里都蕴含着一个鲜活生命。 最重要的是,帝经玉璧上的内容和古潭倒映中的内容完全不同。 这才是导致真武圣宗数万载没有人能够参透真武帝经的真正原因。 可当敖北看过真武帝经的全部内容之后。 敖北知道,就算有人能看清这帝经玉璧上的内容,也无法将其完整的记录下来。 这帝经玉璧上的每一个字里,都留下了大帝的法则。 这些法则会不断的干扰观摩之人的心绪。 甚至在你准备开口时,其内容就会被遗忘得一干二净。 除非观摩帝经之人同样能够掌控法则的力量。 并对法则的认知能够达到大帝层面。 要不然,这真武帝经就是鸡肋。 因为,你根本记不住,又怎么去领悟?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办法。 就是舍弃躯体,将神魂奉于帝经玉璧之中,从第一个字开始,逐步感悟。 只是这样的方法,必须拥有一个前提条件。 那就是这帝经玉璧上的法则之力不会对你有所排斥。 一旦将神魂奉于帝经玉璧,除非能够彻底参悟真武帝经的玄奥,将帝经玉璧上的大帝法则融会贯通。 要不然,是绝无可能从帝经玉璧间脱身。 可以说,第二个方法所付出的代价极其之大,所耗费的时间也将极其的悠久。 但是按照第二个方法,不仅能够参悟真武帝经,更能直接领悟法则之力。 一旦成功,便是天高海阔,任其遨游。 就算是距离天命之路,也仅仅只差一步之遥。 而从真武大帝留下的帝经玉璧来看。 这位真武大帝显然不是想将真武帝经留给真武圣宗的后人。 似乎,更像是为某一个人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