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逆流1982在线阅读 - 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 技工学校

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 技工学校

    “我就这么说吧,目前咱们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一汽的大众得奥迪100以及上汽大众的桑塔纳,大众84年的时候就已经进入国内,目前是合资的汽车第一品牌,消费者对这个品牌的认同率比较高,咱们想要和他们竞争,除了产品的营销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突破口,那就是售后服务。”段云顿了顿,接着说道:“老赵,你跟我说,你以前买过我们天音集团的产品吗?”

    “当然买过!”赵希友很干脆的回了一句,接着说道:“你们公司出的那个学习机挺不错的,我和我儿子都挺喜欢,就是卡带贵了点……对了,还有我儿子用的复读机,也挺实用的,我有时候也会拿来听歌……”

    “那你当初为什么会买我们集团公司的产品?”段云问道。

    “当然东西好,比较实用,而且还有三包,不像别的电子产品,坏了的话,想找个地方修都难……”赵希友说到这里的时候,顿时反应过来,于是说道:“对对对,这个产品的售后维修很关键,尤其是汽车这么昂贵的东西,要是连修的地方都找不到,那可真没多少人敢买。”

    “过去的老司机可以说个个都懂一些修车的技术,这主要是因为过去的国产汽车结构比较简单,相对来说问题就少的多,有也都是一些小问题,基本上不需要去汽修厂。”段云顿了顿,接着说道:“但是现在咱们生产的沃尔沃轿车不一样,这款轿车可以说是当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车型,结构复杂而且相当精密,维修的技术难度远比过去的国产车要高的多,而且很多问题还需要专门的设备和工具,这就不是老司机能搞定的事情,必须要有专业的维修点。”

    “是啊,那段总你的意思是打算在全国开上几百家汽修厂?”赵希友问道。

    “咱们是卖车的,不是靠修车赚钱的。”

    “那你的意思是?”

    “目前我已经开始在全国大规模推广汽车4s店,所谓的4s店就是集汽车销售售后以及产品反馈的等一系列功能于一体的汽车专营店,而汽车的售后保养维修,也是4s店的一个功能之一,前段时间我在深圳通过商会已经在全国建立了第1批6个试点4s店,下一步等4s店建成之后,我打算派一批汽修工过去协助4s店的售后工作,预计在未来的两三年,我打算在全国建立至少200家沃尔沃汽车4s店,将来的话,沃尔沃的4s店会越来越多,到时候可能还需要更多的专业汽修工。”段云说道。

    “这个4s店听起来好像不错,不过要在全国建立200家店铺,加上每年的水电人工和税务成本,这得花多少钱啊?”赵希友忍不住惊讶的问道。

    自从认识段云之后,赵希友对于金钱有了很多颠覆性的认知,因为在此之前,他也曾接触过一些民营企业的老板和国营企业的老总,在沈阳乃至全辽宁省都是有一定名气的人物,然而这些人谈生意最多也就是几十几百万,撑死了一两千万,而眼前的段云动辄就是几千万上亿,投资的手笔之大,一次次的刷新他的认知。

    “投资4s店的事情不用咱们出钱,这是属于商户的个人投资行为,我们天音集团的商会虽然有很严格的规则和要求,但这种投资行为属于他们自愿。”段云沉吟了一下,接着说道:“这次全国首批开设的六家沃尔沃4s店,确实是商户看在我的面子上才投资创办的,但只要有利可图,以后不需要我动员,就会有越来越多的4s店出现在全国各地,所以说万事开头难,前期如果走得好,后面就会变得一帆风顺……”

    “你们都是做大生意的,要我我可不敢冒这么大的险。”赵希友摇了摇头,接着说道:“不过既然段总你打算这么做,我这边肯定会全力配合的,目前咱们厂的机修班只有几十号人,之前也只是接受过瑞典工程师的短时间培训,修理一般的沃尔沃汽车故障还是没问题的,回头我就让他多收一些徒弟,慢慢的把人都培养出来。”

    “这都90年代了,还玩过去那到工厂里面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呢。”段云闻言笑了笑,接着说道:“我现在两年之内就要培养出2000多名合格的沃尔沃汽修工,你这种模式的培养周期长,成才率也不高,就那么几十个人,一年最多也就培养出一两百人,按照咱们目前的需求,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那段总你的意思是?”

    “咱们金杯汽车厂不是有技校吗?咱们可以通过绩效来系统性的培训这些人员。”段云提议道。

    “可问题是……”赵希友闻言眉头微皱,对段云说道:“段总,你可能有所不知,咱们这个厂办技工学校其实一年也就招生五六百人而已,生源大部分都是本厂的子弟,还有当地的一些退伍兵,所学的东西也就是车钳铆铸锻还有电工和模工,就没有汽车修理这个专业,也没有相应的设备,主要还是靠厂里的老汽修工收徒,所以根本没法培训出这么多的汽修工……”

    “那咱们沈阳这边还有多少家技校?”段云问道。

    “这可真多了,但凡咱们沈阳这边有点名气的大中型企业,起码应该有一半有自己的厂办技校。”赵希友说道。

    和后世那种非常高的择业度不同,在90年代以前,考上了技校就意味着身份的转变。

    尤其是对于一些农村学生来说,就意味着提前将铁饭碗捧在了手心,身份也会从农民转变为工人。

    当时国企还未改制,人们对国企工作的向往,也在客观上给技校学历镀了一层金,不少学生都认为这是通往国企的一条捷径。事实也是如此,那时的毕业生几乎都进了大型国企。

    而在沈阳这样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城市,厂办技校的数量是非常多的,除此之外,还有市属和省级的技工学校,每年对口分配的毕业生多达十几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