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注册公司
为了不让这本书在两章就大结局,唐毅最终选择了功能饮料。 相比于山地车和VR眼镜,功能饮料的受众具有着极强的随机性。 打球打累了,买一瓶。 大热天地铁挤累了,买一瓶。 甚至体育课跑累了,下课去小卖部买一瓶,也很正常。 潜藏在广泛受众之下的,是功能饮料的庞大市场。 截止到2017年,华夏人均年饮用功能饮料1.4升——大约就是六瓶红牛。 国内功能饮料行业总产值超过五百亿华夏币,全球产值更是突破三千亿华夏币,增长率方面,甚至连续三年超过13%。 这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欲图进入的厂商不知凡几。 然而,一个名叫‘保健食品经营许可证’的东西,将他们牢牢的隔绝在了门外。 与生产辣条需要的食品流通许可证不同,保健食品经营许可证的申请难度极高。 生产车间首先需通过保健食品GMP认证,接着还需要办理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最后还要通过官方药监局的审批。 不过现在,这道阻拦了不知多少厂商的门槛,正安静的躺在唐毅面前。 在证件的旁边,是十二瓶实体化的能量饮料,以及一份详细配方。 再旁边,是一行光幕文字。 “保健食品经营许可证将在公司注册成功后正式激活,生产流水线将在工厂定址后生成。” 唐毅摸了摸下巴,“这算是新手提示吗?” 公司注册和工厂定址,说白了就是一个字——钱。 唐毅不算穷,却也不算富。 他在振华集团工作了三年。 第一年他大半时间在熟悉企业文化,全年的收入扣税后也就二十万出头。 第二年开始,他逐渐有了成绩,年收入突破了七十万。 今年年初,他的小团队连续突破了三个数字通讯难题,衍生出十多项数通专利,集团发放了两百万奖金,同时还有着不菲的专利分红。 尽管他如今离职,该有的分红依旧一分都不会少。 但问题就在于....分红要在年度财报出来后才能到手,现在是七月份,离集团年报出来还有五个月呢。 扣去平时打给父母的钱,现在唐毅手上的现金大概有一百五十万。 除此以外,拿着公积金和社保去找贷款中介,在负担高额利息的前提下,大概能凑出一百万左右。 毕竟振华集团三年的缴纳记录,无论在哪都是很有分量的。 满打满算,唐毅最多能凑到两百来万。 注册公司开支倒是不大,一人责任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最少只要十万,首期认缴金额更是只要三分一,里外里几万块就能搞定。 厂房却有些麻烦。 一间能产能2000瓶/小时的工厂,大约需要八百多平米的场地,租金将会是一项很大的支出。 在深城这种寸土寸金之地,哪怕是犄角旮旯的民厂,一个月的租金都至少要五六万起步。 更不要说市级的高新区,以及更高级的国家级高新区了,那些地方每平米的年租金,几乎等同于二线城市的房价。 唐毅思索再三,决定把厂房的问题暂时搁置,先去把公司注册下来再说。 想罢,他换了身便装,打车来到了工商局。 今天是周三,办理业务的人并不多。 取票,排队,五十多分钟后,“A2333号,请到1号窗口办理业务。” 窗口客服是个圆脸妹子,在照例询问完基础信息后,她问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唐先生,你的公司名称打算叫什么?” “启源科技有限公司。”没有一丝迟疑,唐毅脱口而出,这是他早就想好的公司名称。 至于功能饮料需要的食品公司,等启源科技这一牌照审核通过,直接挂靠注册一家子公司就行了。 同时功能饮料的名称也被定了下来——启源特饮。 接下来,唐毅填写了足足有十多份表格,方才将公司的注册流程全部搞定。 在法人资质审核这一项上,唐毅前振华集团员工的身份帮了他大忙。 深城工商局在年初接入了央行、社保等多方大数据系统,原本需要三到五天才能完成的资质审核,压缩到了短短几秒。 而在大数据系统中,由于众所周知的某些原因,振华集团有着极高的内部优先级。 哪怕唐毅是振华的离职员工,系统给出的判定依旧是极低风险。 数据风控都认为唐毅没问题,那么剩下的流程自然是变得异常简单了。 两个小时后,启源科技有限公司审核通过,注册成功。 随后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唐毅来到税务局在大厅内的代办点。 签署完第三方协议,税务方面的问题也顺利解决。 在2017年之前,深城申请一家公司,审核最快也需要三天时间。 加上办理公章、税务报道、社保开户等等流程,等所有项目走完,最少需要两周以上。 而现在呢?五个小时不到,所有流程搞定。(这并非笔者臆想,实际上现在深城已经四证合一,完全可以在网上办理了。) 不得不说,深城领导们的眼界格局与决断魄力,的确不一般。 在唐毅拿到营业执照的同时,功能饮料附赠的保健食品经营许可证,同时激活。 唐毅走出工商局大门,深深吸了口气。 营业资格到手,自己下一步的计划,也可以开始实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