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均役
书迷正在阅读:球霸的黑科技系统、雾阳都、寒门崛起开局迎娶绝美女帝杨林李玉瑶小说全文阅读、我从无限中来、我提取了自己书中的BOSS、一线洞天、封尘九天、极品捉鬼系统(极品捉妖系统)、仙迹天下、从赘婿到女帝宠臣俊俏少年
数日后,奉天殿。 今日正值望日,乃是洪武皇帝朱元璋定下的“朔望常朝”的日子。随着晨钟响,文武百官皆着公服,分列两班,按次而进。 朱元璋身着皮弁服,坐于北面高高的龙椅之上。大臣们于阶下丹墀就位后,由引班引向北而立,而后齐齐躬身唱礼“陛下,圣躬万福!” “平身!”自有宦官替皇帝高唱答复。于是百官再齐齐拜谢上恩,而后再转身,文武分列,两班对立。场面井然而又肃穆。 老朱其实十分疲惫。这些日子,与李、刘两位先生合计了数日,两位先生都是天下顶尖的智者,他自负也是一代雄主。 可是,偏偏面对那两百余年后的乱局,竟是想不出什么能立竿见影的办法。 不过他倒也找到了问题的关键老五所说的两个“魔咒”,一曰土地兼并,二曰天灾,说白了,其实指向的是同一个问题缺粮! 地主士绅兼并土地→百姓失地无法自给自足→缺粮 天灾频发气温下降→良田减产乃至绝收→缺粮 只要粮足了,有百姓的一口饭吃,多大的乱事都压的下! 老朱自己就是农民出身,太知道这片大地上的民众们,对粮的那一份执念只要给他们一块地,能让他们种出粮食,他们就是最朴实的良民。 纵然日日日晒风吹,早出晚归,他们亦甘之如饴。 而不给他们地种,逼到他们没粮吃…… 那不好意思了,什么良民?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因此,知道了自己的子孙未来会缺粮,老农出身的朱元璋第一反应就是囤粮!能囤多少囤多少,最好留给子孙一个一千年、一万年也吃不尽的大粮仓! 然而任凭他们想破了法子,却依然没有想出能让这個天下瞬间生出亿万良田、瞬间长满粮食的办法明初的土地政策已经很完善了。早在数年前,刘、李二人与朱元璋结合了历朝历代的屯田法子,想出了切合时局的政策。 建国之初,老朱便确立了“威取田宅者归业主”。那时,大量依附于元庭的地主被消灭,再加上许多的地主因战乱而覆灭、迁徙。他们留下的土地,被农民已经耕垦的,都直接划归农民所有。老朱还以免除三年赋役、甚至永不起科为诱饵,鼓励农民大力开垦荒地。 洪武三年,他又下令把北方郡县郊区荒地拨给民耕种,“户率十五亩,又给地二亩与之种蔬,有余力者不限顷亩,皆免三年租税。”在南方,也同样有类似的规定,如苏州府太仓“见丁授田一十六亩”。实际上,这也改变了元朝后期土地过分集中的情况,使土地所有制被广大的自耕农的分散经营所代替。 这些举措,大大的恢复了神州大地因战乱而日间荒废的局面,为明庭增加了数之不尽的耕地。使得“山野之中,渐有人烟。”与历史中其他朝代开国时比较,已经是做的极好的了。 但是现在的老朱,又哪里会满足于此?气候将越来越冷,小冰河会持续近三百年。他的子民会在未来揭竿而起。他的子孙未来如他微末时那样低着头,向着大臣们化缘,却只得到了近乎羞辱的十二万! 这让老朱如何不急?时不我待啊! 可是无论他再急,也想不到其他能让这片大地,长出更多粮食的法子。 至于限制土地兼并……现在的大明方经元末战乱,地多人少。 别说土地兼并了,荒地还有那么多,何必去抢苦哈哈农民的地。 谁愿意废那劲儿? 这让老朱颇有“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感觉土地兼并压根还没出现,让他上哪儿打击去? 劳心劳力数日,只勉强拟出了些不痛不痒的条陈。再加上平日里奏章依旧不断,他又不愿积压,唯恐错漏了某些家国大事。 因此只能白日里协商条陈,夜里则熬夜批改折子,多操劳些了。 正巧今日是望日大朝,正好将那些新拟的条陈公之于众,好传诸后世。 虽然想来,只有隔靴搔痒之效,但做了总比不做好,也算聊胜于无了。 见阶下诸臣皆无要事禀奏,朱元璋先是揉了揉眉心,提振了一下精神,而后说道 “诸臣工既无事禀奏,咱这里倒有一要事,要交由诸位好好议一议。” “建国初时,咱遵循各前朝旧例,曾确立国朝官员、勋贵等,优免其役。” “咱这些日子想了想,觉得不妥。” “一地之役,悉有数焉。官宦簪缨之家免去了役粮,则其势必摊派到平民百姓的头上。” “若是为官者日后滥用国朝惠政,大肆收受乡民投献,乡民眼光短浅不知其害,只为了免除眼前赋役,便将土地投献大户。” “那那些未曾投献的实诚百姓,岂不是凭空增加了徭役?” 这话一出,阶下百官之中,有些人神情便不自然了起来。 这些人,多出自江南之地。江南本就多大族,荒地也比北方少一些。他们本就打算着,等那些空置的良田恳的差不多了,再用这项特权,为家族中多谋一些熟地回来呢! 没想到今日,竟被皇帝一语道破! “再有。”老朱继续道。“若有无耻之人以此权谋私,谋得了百姓土地之后过段时间翻脸不认人,那百姓岂不成了无田无产的流民?” “而收受投献者大可故技重施,吞并土地。日积月累之下,必成一大害民毒瘤。” “因此,咱决定,废了这优免!” 这话一出,百官之中顿时哗然,众臣工不禁窃窃私语,不少人脸上发白,面带愁容。 “陛下。” 时任左丞的汪广洋,立即出班奏道“臣以为不可!” 老朱目光一凝,“为何?” “优免其役,乃国朝一大善政。我大明初建,正是该善待士人、使其效力之时。” “且为官者,本多辛劳。又如何能够赋役?有此政在,才能彰显读书人为官之贵,才能让我大明百姓,人人向往圣贤书,才能保我大明文道昌盛!” “亦可使天下读书人,永远感恩于陛下!” 汪广洋顺带拍了一记马屁,然后便长躬不起,只偷偷用余光观察老朱的脸色。 “哦?” 老朱脸上却无喜无悲,丝毫没有变化。只嘴上问道“那么,又如何保证你们这些当官的,能不昧良心,不去贪占百姓的土地?” “臣以为,只需注重科举,遴选出真正有才德的读书人为官便可。”汪广洋侃侃而谈。“读书人久读诗书,自然知晓君君臣臣、礼义廉耻,便也不会去做此损及大明之事。” 百官之中,有许多人不禁颔首。不愧是汪相,真乃老成谋国之言! “呵。”朱元璋冷冷看了阶下众臣一眼,不禁冷笑一声。什么读书人,什么君君臣臣礼义廉耻。 与其信这些读书人全都知道礼义廉耻,还不如去信朱家的某位子孙,未来会帮鞑虏叫开边塞关门! 他可没忘了朱肃说过的,崇祯朝的那些敲钟不至、贪赃七千万的百官,还有那个“水太凉,头皮痒”的钱谦益。 那钱谦益,还是以“忠正”“贤德”而闻名的东林党党魁! “然皆诸臣误朕。”崇祯临死前饱含怨念的悲音,且在他这个祖宗的脑子里回荡着呢! 后世子孙血的教训,他朱元璋如何能忘? 他也绝不会把国朝生死,寄托在这群读书人的身上! 。 dengbidmxswqqxswyifan shuyueepzwqqwxwxsguan xs007zhuikereadw23zw